視神經炎確診需進行視力檢查、視野檢查、瞳孔反應測試、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及磁共振成像MRI五項核心檢查。
1、視力檢查:
通過標準視力表評估視敏度下降程度,急性視神經炎患者常表現為單眼突發視力模糊或視野缺損。檢查需對比雙眼視力差異,典型病例視力下降可持續數日至兩周,嚴重者可能僅存光感。醫生會結合色覺檢查如Ishihara色盲本輔助判斷視神經功能狀態。
2、視野檢查:
采用自動靜態視野計檢測中心暗點或周邊視野缺損,視神經炎特征性表現為與生理盲點相連的弓形暗點。動態視野檢查可發現傳入性瞳孔障礙,約90%患者存在視野異常模式。定量視野分析能客觀記錄病情進展,為治療反應提供評估依據。
3、瞳孔反應測試:
相對性傳入性瞳孔障礙RAPD是視神經炎的重要體征,通過交替光照試驗可發現患側瞳孔對光反應遲鈍。該檢查特異性高達98%,能有效鑒別視神經前段與后段病變。Marcus Gunn瞳孔現象陽性提示視神經傳導功能受損。
4、OCT檢查: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可定量測量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急性期可見視盤水腫增厚,慢性期則表現為神經纖維層變薄。該技術能發現亞臨床期視神經損傷,隨訪檢查可監測多發性硬化相關視神經萎縮的進展程度。
5、MRI檢查:
顱腦及眼眶增強MRI是鑒別診斷的關鍵,典型表現為視神經增粗伴T2加權像高信號。約50%患者可見腦白質脫髓鞘病灶,這對預測多發性硬化轉化風險具有重要價值。視神經鞘膜強化征象有助于排除感染性或腫瘤性病變。
確診視神經炎后應避免劇烈運動及高溫環境,減少視神經代謝負荷。飲食需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及抗氧化物質如藍莓、菠菜,控制血糖血壓以減少血管性損傷風險。建議配戴防藍光眼鏡緩解畏光癥狀,定期復查視野及OCT監測神經修復情況。急性期過后可進行視覺訓練促進代償性視野建立,但需在眼科醫生指導下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