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增生可能對懷孕造成影響,具體危害程度與增生類型、是否伴隨不典型增生等因素相關。子宮內膜單純性增生通過藥物調節可改善受孕環境,復雜性增生需結合病理特征評估風險,伴有不典型增生者癌變風險升高需優先治療。
1、單純性增生:此類增生多與雌激素持續刺激有關,表現為子宮內膜均勻增厚但腺體結構正常。通過口服黃體酮、地屈孕酮等孕激素藥物進行周期性治療,多數患者3-6個月后內膜可恢復正常。調整排卵周期后自然受孕成功率較高。
2、復雜性增生:病理顯示腺體結構異常擁擠但無不典型細胞,可能與長期無排卵、多囊卵巢綜合征相關。這類患者需完成宮腔鏡檢查評估病變范圍,采用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或甲羥孕酮連續治療,妊娠前需確認內膜逆轉。
3、不典型增生:存在細胞異型性時屬于癌前病變,與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異常密切相關。確診后需先行子宮內膜消融術或全子宮切除術,術后病理確認無殘留病變方可考慮輔助生殖技術助孕,此類情況自然妊娠概率極低。
4、受孕機制影響:異常增生的內膜會改變胚胎著床窗口期,導致植入失敗或早期流產。通過陰道超聲監測內膜厚度達7mm以上且呈三線征時,配合凍胚移植能提高著床率。合并排卵障礙者需聯合促排卵治療。
5、妊娠期風險:成功受孕后仍需警惕胎盤植入、妊娠期高血壓等并發癥。建議孕早期補充黃體酮至孕12周,每4周進行胎兒超聲監測,控制體重增長在11-16kg范圍內,分娩方式優先考慮剖宮產。
子宮內膜增生患者備孕期間應保持BMI<25,每日攝入葉酸400μg及維生素E 200mg,每周進行3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游泳、快走。確診后每3個月復查陰道超聲,治療期間采用屏障避孕,避免使用雌激素類保健品。計劃妊娠前需完成糖耐量及甲狀腺功能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