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粘連可通過飲食調整、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中醫調理、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該癥狀通常由腹部手術、腹腔感染、子宮內膜異位、腹部外傷、炎癥性腸病等原因引起。
1、飲食調整:選擇低纖維、易消化食物如米粥、蒸蛋、嫩豆腐,減少腸道負擔。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每日進食5-6次,單次攝入量控制在200ml以內。忌食糯米、堅果等易致腸梗阻食物,烹飪方式以燉煮為主。
2、物理治療:腹部按摩采用順時針環形手法,每日2次,每次15分鐘。熱敷使用40℃左右熱水袋,覆蓋下腹部30分鐘促進血液循環。醫療體操推薦橋式運動、卷腹訓練,增強腹肌力量改善腸道蠕動。
3、藥物治療:解痙藥如顛茄片、山莨菪堿可緩解腸管痙攣。消化酶制劑胰酶腸溶片、復方消化酶輔助營養吸收。益生菌雙歧桿菌三聯活菌、酪酸梭菌調節腸道微生態,需連續服用4周以上。
4、中醫調理:針灸選取足三里、天樞等穴位,隔日1次改善氣血運行。中藥方劑大承氣湯、麻仁丸辨證使用,外敷可用芒硝加粗鹽熱奄包。艾灸神闕穴每日20分鐘,連續10天為1療程。
5、手術治療:腹腔鏡松解術適用于局部粘連,創傷小恢復快。開腹腸排列術處理廣泛粘連,術中采用防粘連材料如透明質酸鈉膜。術后需早期下床活動,6小時內開始咀嚼口香糖刺激腸蠕動。
日常需保持每日30分鐘步行鍛煉,推薦八段錦、太極拳等柔緩運動。飲食中增加銀耳羹、山藥粥等黏膜保護性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出現持續腹痛、嘔吐或停止排便需立即就醫,術后患者應每3個月復查腹部超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