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改變可能由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視網膜靜脈阻塞、視神經炎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眼底檢查、藥物治療、激光治療、玻璃體切除術、抗VEGF治療等方式干預。
1、高血壓視網膜病變: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導致視網膜小動脈痙攣硬化,血管壁增厚滲出,可能出現火焰狀出血、棉絮斑。控制血壓是核心措施,推薦低鹽飲食、規律有氧運動,藥物選擇包括氨氯地平、纈沙坦、氫氯噻嗪等。
2、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血糖損傷視網膜微血管,引發微動脈瘤、硬性滲出,晚期出現新生血管增殖。需嚴格控糖,每季度監測糖化血紅蛋白,藥物干預包含二甲雙胍、西格列汀、胰島素,重度病例需全視網膜光凝。
3、年齡相關黃斑變性:視網膜色素上皮代謝障礙導致黃斑區玻璃膜疣沉積,分干濕兩型,表現為視物變形、中心暗點。補充葉黃素、玉米黃質,濕性病變需雷珠單抗、阿柏西普等抗VEGF藥物玻璃體注射。
4、視網膜靜脈阻塞:血栓形成致靜脈回流受阻,特征性表現為視網膜火焰狀出血、黃斑水腫。急性期采用纖溶治療,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頑固水腫需玻璃體注射曲安奈德,合并青光眼時考慮睫狀體光凝。
5、視神經炎:自身免疫攻擊視神經髓鞘,典型癥狀為眼球轉動痛、視野缺損。大劑量甲潑尼龍沖擊治療聯合維生素B12營養神經,重癥需免疫球蛋白或血漿置換,多與多發性硬化相關需長期免疫調節。
日常需增加深色蔬菜攝入,如菠菜、羽衣甘藍富含葉黃素;避免高強度藍光暴露,使用防藍光眼鏡;戒煙可降低視網膜動脈痙攣風險;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改善微循環;定期眼科檢查建議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每年散瞳查眼底,出現突然視力下降、視野缺損需24小時內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