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關節疼痛可通過熱敷冷敷、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生活方式調整、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該癥狀通常由勞損、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痛風、外傷等原因引起。
1、熱敷冷敷:關節急性腫脹期建議冰敷減輕炎癥反應,每次15分鐘;慢性疼痛或僵硬適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溫度不超過40℃。每日重復2-3次,避免直接接觸皮膚造成凍傷或燙傷。
2、藥物治療: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可緩解疼痛;痛風急性發作可用秋水仙堿;類風濕關節炎需長期服用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劑。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自行調整劑量。
3、物理治療:超聲波治療可促進軟組織修復,經皮電刺激能阻斷痛覺傳導。每周2-3次治療,配合關節活動度訓練,改善晨僵癥狀。嚴重骨質疏松患者禁用高頻振動類儀器。
4、生活方式調整:減少手機電腦持續操作時間,每小時活動手腕5分鐘;提重物時使用護具分散壓力;BMI超過24需減重,每日補充鈣800mg及維生素D400IU維持骨骼健康。
5、手術治療:晚期骨關節炎可行關節鏡清理術,嚴重畸形需關節置換。術后需進行6-8周康復訓練,逐步恢復抓握力。感染性關節炎需急診切開引流,術后靜脈抗生素治療2周。
日常飲食多攝入三文魚、核桃等富含omega-3脂肪酸食物,減少動物內臟等高嘌呤攝入。推薦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避免籃球、網球等需頻繁發力的項目。夜間使用可調節支具保持功能位,定期監測類風濕因子和血尿酸水平。癥狀持續加重或伴發熱需及時排查感染、腫瘤等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