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陰道炎通常難以自愈,需通過保持清潔、避免刺激、調節菌群、藥物干預、定期復查等方式治療。該病可能由免疫力下降、激素變化、衛生習慣不良、病原體感染、基礎疾病等因素引起。
1、免疫力維護:長期熬夜或壓力過大會降低免疫力,使陰道菌群失衡。每日保證7-8小時睡眠,每周進行瑜伽、快走等適度運動,可增強免疫功能。補充維生素C和鋅有助于提升防御能力。
2、激素調節:妊娠期或更年期雌激素波動易引發炎癥。增加豆制品、亞麻籽等植物雌激素食物攝入,穿著純棉透氣內褲,避免過度清潔破壞酸性環境。絕經后女性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局部雌激素軟膏。
3、衛生管理:使用堿性洗液或護墊過久會破壞微環境。選擇pH4.0-4.5的專用洗劑,如廁后從前向后擦拭,經期每2-3小時更換衛生棉條。避免穿緊身褲或泳衣長時間潮濕狀態。
4、感染控制:白色念珠菌、加德納菌等致病微生物需藥物干預。克霉唑栓劑、甲硝唑凝膠可針對性治療真菌或細菌感染,伴有瘙癢時可配合氯雷他定口服。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
5、疾病排查:糖尿病控制不佳或長期用抗生素者易反復發作。需監測血糖水平,抗生素使用后及時補充益生菌。盆腔炎或宮頸炎患者需同步治療原發病,每半年進行TCT和HPV篩查。
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酸奶、蔓越莓等富含益生菌食物,每日飲水1500ml以上稀釋分泌物。選擇寬松衣物減少摩擦刺激,治療期間避免盆浴和公共泳池。癥狀持續超過兩周或出現異常出血需婦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