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疝氣可就診于普外科、胃腸外科或疝外科,具體科室選擇需結合醫院分科情況。典型表現為腹股溝區包塊、墜脹感,嵌頓時可能出現劇烈疼痛、嘔吐。
1、普外科:作為基礎外科科室,可處理各類腹壁疝。醫生通過觸診判斷疝環位置,超聲檢查明確疝囊內容物。腹股溝斜疝、直疝等常見類型多在此科完成無張力修補術。
2、胃腸外科:適合合并腸梗阻癥狀的復雜疝。可能與長期便秘、慢性咳嗽等腹壓增高因素有關,表現為突發腹痛、停止排氣排便。需進行CT檢查評估腸管血運,必要時行腹腔鏡探查。
3、疝外科:專科化程度高的醫療中心設有獨立疝病專科。針對復發疝、巨大腹壁疝等疑難病例,可開展開放腹膜前間隙修補術或腹腔鏡經腹腹膜前修補術TAPP。
4、急診外科:突發嵌頓疝需緊急處理。疝內容物卡壓超過6小時可能引起腸壞死,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壓痛反跳痛。需立即手法復位或急診手術,避免腸管缺血穿孔。
5、小兒外科:兒童腹股溝疝具有特殊性。與鞘狀突未閉等發育因素相關,表現為哭鬧時陰囊包塊。通常建議1歲以上行高位結扎術,避免發生睪丸缺血等并發癥。
日常需避免重體力勞動,控制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等基礎疾病。術后三個月內使用疝氣帶輔助,逐步恢復腹部肌肉鍛煉如平板支撐、仰臥抬腿。高纖維飲食預防便秘,體重超標者需制定減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