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體陽性可通過規范抗生素治療、定期血清學監測、性伴侶同步篩查、并發癥預防、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干預。該結果通常由不安全性行為、母嬰垂直傳播、血液暴露、免疫抑制狀態、既往未徹底治療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療:青霉素是首選藥物,對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多西環素或頭孢曲松。早期梅毒經足療程治療預后良好,晚期梅毒需延長療程并聯合糖皮質激素管理吉海反應。治療期間需完成3次非螺旋體抗體滴度檢測以評估療效。
2、血清監測:治療后第1年每3個月復查RPR/TRUST,第2年每6個月檢測。神經梅毒需每6個月進行腦脊液檢查。抗體滴度下降4倍以上視為治療有效,持續陽性可能需重復治療或排除神經梅毒。
3、伴侶管理:確診前90天內所有性接觸者均需接受篩查,晚期梅毒需追溯1年內伴侶。妊娠期梅毒需在孕早、晚期各進行1次規范治療,新生兒需做TPPA及IgM檢測。伴侶治療可選用芐星青霉素240萬單位單次肌注。
4、并發癥防控:心血管梅毒需進行心臟超聲和主動脈CT檢查,神經梅毒需完善腦脊液蛋白和細胞計數。三期梅毒可能引發樹膠腫、主動脈炎等病變,需聯合心內科、神經科多學科診療。HIV合并感染者需強化治療并監測CD4水平。
5、生活干預:治療期間避免性接觸直至RPR轉陰,保持外陰清潔干燥。合并HIV感染需堅持抗病毒治療,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建議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深綠色蔬菜攝入,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梅毒患者應建立長期隨訪計劃,規范記錄血清學變化,避免飲酒及熬夜。日常飲食可增加三文魚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配合八段錦等舒緩運動改善免疫力。合并妊娠需在孕16周前完成治療,所有新生兒均應接受預防性芐星青霉素注射。接觸梅毒患者血液的醫務人員需在24小時內完成暴露后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