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性脫發可能由毛囊炎、扁平苔蘚、盤狀紅斑狼瘡、外傷性瘢痕、放射性損傷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激光治療、局部護理、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干預。
1、毛囊炎:細菌或真菌感染導致毛囊破壞形成瘢痕,表現為紅腫膿皰伴永久性脫發。急性期需口服多西環素、伊曲康唑控制感染,慢性期采用糖皮質激素局部注射。避免搔抓患處,每周用酮康唑洗劑清洗頭皮兩次。
2、扁平苔蘚:自身免疫性疾病引發毛囊角化異常,典型癥狀為紫紅色丘疹伴網狀白紋。口服羥氯喹調節免疫,局部涂抹他克莫司軟膏。減少精神壓力,發病期間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3、盤狀紅斑狼瘡:皮膚型紅斑狼瘡累及頭皮,特征為盤狀紅斑伴中央萎縮。系統使用硫酸羥氯喹聯合沙利度胺,皮損處外涂強效糖皮質激素。嚴格防曬,外出佩戴寬檐帽或使用物理防曬霜。
4、外傷性瘢痕:燒傷、撕裂傷等導致毛囊不可逆損傷,瘢痕區域完全無毛發生長。穩定期可進行毛發移植術或頭皮擴張術,新生毛發需定期進行低能量激光養護。創傷后及時清創縫合可降低瘢痕形成概率。
5、放射性損傷:放射治療引發毛囊干細胞凋亡,表現為照射區域邊界清晰的脫發。早期使用米諾地爾溶液促進殘存毛囊活化,嚴重者需行帶蒂皮瓣轉移修復。放療前采用冷卻帽保護毛囊。
保持均衡飲食有助于毛囊修復,適當攝入富含鋅的海產品、維生素E含量高的堅果。選擇軟毛梳減少牽拉,洗發水溫控制在38℃以下。出現突發性片狀脫發或伴隨皮膚病變時,應及時到皮膚科進行皮膚鏡檢查和病理活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