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皰瘡可通過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抗生素、局部用藥等方式治療。天皰瘡通常由自身免疫異常、遺傳因素、藥物誘發、感染因素、環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1、糖皮質激素:
潑尼松、甲潑尼龍、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是天皰瘡的一線治療藥物,通過抑制免疫反應控制水皰進展。急性期需足量使用,病情穩定后逐漸減量至維持劑量。長期使用需監測骨質疏松和血糖變化。
2、免疫抑制劑:
硫唑嘌呤、環孢素、嗎替麥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劑常與激素聯用,減少激素用量。這類藥物通過調節T淋巴細胞功能抑制自身抗體產生,用藥期間需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和血常規。
3、生物制劑:
利妥昔單抗、奧馬珠單抗等靶向生物制劑適用于難治性病例,特異性阻斷B細胞或IgE介導的免疫反應。治療前需篩查乙肝和結核感染,輸注過程中可能發生過敏反應。
4、抗生素防治:
頭孢曲松、阿奇霉素、莫匹羅星等用于預防或治療繼發感染。天皰瘡皮損破潰后易合并細菌感染,嚴重時可引起敗血癥。局部使用抗菌藥膏可促進創面愈合。
5、局部用藥:
糠酸莫米松乳膏、他克莫司軟膏等外用制劑適用于局限性皮損。含碘伏的濕敷溶液可清潔糜爛面,凡士林紗布覆蓋能減少摩擦。口腔黏膜損害可用含利多卡因的漱口水緩解疼痛。
天皰瘡患者需保持高蛋白飲食如雞蛋、魚肉、豆制品,補充維生素C和鋅促進創面修復。避免劇烈運動防止皮膚摩擦,選擇純棉寬松衣物。每日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觀察有無膿性分泌物。皮損廣泛或伴有發熱時應及時復診調整用藥方案,長期治療者每3個月監測骨密度和眼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