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牙齦增生可通過調整用藥方案、加強口腔衛生、局部藥物治療、激光治療、牙齦成形術等方式治療。藥物性牙齦增生通常由長期服用鈣通道阻滯劑、抗癲癇藥物、免疫抑制劑等因素引起。
1、調整用藥方案:
與主治醫生溝通評估替代藥物選擇,如降壓藥可替換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抗癲癇藥可考慮左乙拉西坦替代苯妥英鈉。需注意藥物調整需嚴格遵循醫囑,避免自行停藥或換藥導致原發病控制不佳。
2、加強口腔衛生:
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清潔兩次,配合牙線及沖牙器清除鄰面菌斑。每3個月接受專業潔治,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抑制牙周致病菌。菌斑控制可減少牙齦炎癥反應,延緩增生進展。
3、局部藥物治療:
牙齦溝內注射曲安奈德緩解炎癥,局部涂抹他克莫司軟膏抑制纖維增生。短期使用過氧化氫溶液含漱可改善牙齦出血癥狀。藥物治療需在牙周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
4、激光治療:
采用Nd:YAG激光選擇性去除增生組織,同時封閉毛細血管減少出血。激光治療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適用于中度增生患者,通常需要2-3次分階段完成。
5、牙齦成形術:
對于嚴重影響美觀或功能的病例,可實施牙齦切除術或翻瓣術重塑牙齦形態。手術需在炎癥控制后進行,必要時結合骨修整術。術后需維持良好菌斑控制以防復發。
日常建議增加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獼猴桃、甜椒,避免過硬食物摩擦增生牙齦。適度有氧運動改善全身血液循環,刷牙后可用指腹按摩牙齦促進代謝。定期牙周復查監測病情變化,合并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需同步控制基礎病。藥物性牙齦增生具有可逆性特征,多數病例在規范干預后6-12個月可見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