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可能表現為皮膚局部或廣泛色素脫失斑塊,邊界清晰,常無自覺癥狀,可通過皮膚鏡檢查、伍德燈檢查確診。
白癜風最典型癥狀為皮膚出現乳白色或瓷白色斑塊,與周圍正常皮膚分界清晰。色素脫失斑可發生于任何部位,常見于面部、頸部、手背等暴露區域。斑塊初期可能較小,隨病情發展可擴大或融合成片。
皮損區域內毛發可能同步變白,多見于頭皮、眉毛等部位。毛囊黑色素細胞受損導致毛發色素丟失,常與皮膚白斑同時出現。毛發變白程度與病情進展相關,可作為疾病活動性觀察指標。
部分患者皮損呈對稱性分布,如雙手背、雙側肘部同時出現白斑。這種分布模式多見于尋常型白癜風,可能與自身免疫機制相關。對稱性皮損進展速度因人而異,需定期隨訪觀察。
約20%患者會出現口腔、生殖器等黏膜部位色素脫失。黏膜白斑多呈淡白色或灰白色,邊界不如皮膚病變清晰。黏膜病變可能影響生活質量,需特別注意局部護理。
部分患者在皮膚外傷部位出現新發白斑,稱為同形反應。這種特殊現象提示疾病處于活動期,需避免皮膚摩擦或創傷。同形反應常見于進展期白癜風患者。
白癜風患者日常需注意防曬,避免維生素C過量攝入,可適當補充含銅食物如堅果、動物肝臟。規律作息有助于調節免疫狀態,太極拳等溫和運動可輔助改善微循環。皮損進展迅速或影響社交功能時,建議及時至皮膚科就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