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鏡手術后需通過傷口護理、疼痛管理、康復訓練、并發癥觀察、定期復查等方式促進恢復。術后恢復與手術類型、個體差異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關節腫脹、活動受限等癥狀。
1、傷口護理:保持切口干燥清潔,避免沾水或污染。術后48小時內可冰敷減輕腫脹,每次15-20分鐘。敷料滲液需及時更換,術后7-10天拆線。觀察切口是否發紅發熱,出現異常滲液需就醫。
2、疼痛管理:口服布洛芬、塞來昔布、對乙酰氨基酚等藥物緩解疼痛。疼痛劇烈時可短期使用弱阿片類藥物。抬高患肢減輕腫脹,夜間用枕頭墊高膝關節。避免過早負重加重關節壓力。
3、康復訓練:術后第2天開始踝泵運動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2周內進行被動關節活動度訓練,4周后逐步增加抗阻練習。水中行走、固定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功能恢復。
4、并發癥觀察:深靜脈血栓表現為小腿脹痛、皮膚發熱,需穿戴彈力襪預防。關節感染伴隨持續發熱、局部膿性分泌物。異常彈響或交鎖癥狀可能提示關節內游離體。
5、定期復查:術后1周評估傷口愈合情況,1個月復查關節活動度。通過MRI檢查評估軟骨修復狀態,術后3-6個月進行功能評分。康復師會根據肌力測試調整訓練方案。
術后飲食需增加蛋白質攝入促進組織修復,如魚肉、雞蛋、豆制品。維生素C有助于膠原合成,可從柑橘、西蘭花中獲取。康復期避免爬樓梯、深蹲等動作,游泳和騎自行車是推薦的低沖擊運動。睡眠時保持膝關節伸直位,日常行走初期建議使用助行器分擔負荷。嚴格遵循醫囑進行階段性康復,術后6-12個月可逐步恢復跑步等高強度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