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和附件炎可通過發病部位、病原體類型、癥狀表現、診斷方式、治療手段等方面區分。盆腔炎通常由細菌上行感染、鄰近器官炎癥擴散、宮腔操作后感染、性傳播疾病、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附件炎多與輸卵管卵巢局部感染、盆腔炎癥蔓延、闌尾炎波及、分娩流產感染、衛生習慣不良等因素有關。
盆腔炎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圍組織的炎癥,累及子宮、輸卵管、卵巢及盆腔腹膜;附件炎特指輸卵管和卵巢的炎癥,屬于盆腔炎的一種局限類型。兩者解剖范圍存在包含關系,但附件炎病灶更集中。
盆腔炎病原體包括淋球菌、衣原體、厭氧菌等混合感染;附件炎以鏈球菌、大腸桿菌等需氧菌為主。性傳播病原體更易導致盆腔廣泛感染,而附件炎常見于產后或術后細菌定植。
盆腔炎表現為下腹彌漫性疼痛、發熱、異常陰道分泌物;附件炎多為一側下腹墜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盆腔炎常伴泌尿系統刺激癥狀,附件炎可能觸及附件區包塊或壓痛。
盆腔炎需結合婦科檢查、血常規、陰道分泌物培養及超聲評估;附件炎診斷側重超聲顯示輸卵管增粗或卵巢膿腫,必要時行腹腔鏡檢查。兩者均需排除異位妊娠、闌尾炎等急腹癥。
盆腔炎需廣譜抗生素如頭孢曲松聯合多西環素、甲硝唑;附件炎根據藥敏結果選用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嚴重盆腔膿腫需經腹引流,附件膿腫可嘗試超聲引導穿刺。
日常需注意經期衛生、避免不潔性生活,急性期臥床休息并保持半臥位。飲食宜選擇高蛋白的魚肉蛋奶、富含維生素的深色蔬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適度進行盆底肌訓練促進血液循環,但急性期禁止劇烈運動。出現持續發熱或腹痛加重需及時復查血象和影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