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癥狀可能表現為胸痛、呼吸困難、心悸、下肢水腫、乏力等,需結合具體類型綜合判斷。
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區(qū),呈壓迫感或緊縮感,可放射至左肩、下頜或背部。典型心絞痛常在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時發(fā)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緩解。心肌梗死疼痛更劇烈且持續(xù)不緩解,常伴有冷汗、惡心等癥狀。
心力衰竭患者易出現活動后氣促,平臥時加重端坐呼吸,夜間可能突發(fā)憋醒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肺水腫時呼吸急促伴粉紅色泡沫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心臟病共病時,呼吸困難表現更為復雜。
心律失常如房顫、室性早搏可導致心跳不規(guī)則感,患者自覺心跳沉重、漏跳或加速。持續(xù)性室速可能伴隨頭暈、黑矇,嚴重時可進展為意識喪失。心悸發(fā)作時建議立即記錄心電圖以明確類型。
右心衰竭導致靜脈回流受阻,表現為對稱性踝部凹陷性水腫,下午加重晨起減輕。長期水腫可能伴隨皮膚色素沉著或潰瘍。需與腎臟疾病、靜脈功能不全等非心源性水腫鑒別。
心臟泵血功能下降時組織灌注不足,患者易感疲勞、運動耐量降低。貧血性心臟病或甲狀腺功能異常也可能導致類似癥狀。不明原因乏力持續(xù)加重需排查潛在心臟問題。
日常需控制鈉鹽攝入每日<5g,選擇鮭魚、燕麥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戒煙并控制體重BMI<24。監(jiān)測血壓<140/90mmHg、空腹血糖<6.1mmol/L及血脂LDL-C<2.6mmol/L。突發(fā)持續(xù)性胸痛超過20分鐘或伴隨意識障礙時需立即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