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損傷術后康復訓練可通過被動活動、主動輔助訓練、力量強化、功能恢復、運動回歸五個階段逐步恢復。康復過程需結合個體恢復進度調整強度。
術后0-4周以被動關節(jié)活動為主,由治療師或家屬輔助完成肩關節(jié)前屈、外展等動作,角度控制在疼痛耐受范圍內。使用懸吊帶固定保護,避免主動發(fā)力。冰敷可緩解腫脹,每日訓練3-4次,每次10分鐘。
4-8周逐步過渡到彈力帶輔助訓練,利用滑輪系統(tǒng)或對側手臂帶動患側完成抬臂動作。開始肩胛骨穩(wěn)定性練習,如靠墻天使動作。避免突然發(fā)力或過度外旋,每周增加5°活動范圍。
8-12周進行抗阻訓練,使用1-2kg小啞鈴完成內旋、外旋等動作,配合彈力帶劃船訓練。重點加強岡上肌、肩胛下肌力量,每組10-15次,每日2-3組。疼痛評分需控制在3分以下。
12-16周模擬日常生活動作,如梳頭、系腰帶等復合訓練。引入平衡球訓練增強動態(tài)穩(wěn)定性,逐步恢復90°以上活動范圍。可進行游泳、太極拳等低沖擊運動,避免投擲類動作。
16周后根據恢復情況制定專項訓練,羽毛球、網球等運動需逐步增加揮拍力度。定期評估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6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康復期間需持續(xù)進行肩胛骨控制訓練,預防再次損傷。
康復期間建議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魚類、雞蛋促進組織修復,每日補充維生素C增強結締組織強度。早期可進行快走等有氧運動維持心肺功能,6周后逐步恢復游泳等水中訓練。睡眠時保持患側肩關節(jié)中立位,使用專用枕頭減少壓力。定期復查MRI評估肌腱愈合情況,康復周期通常需4-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