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酸痛可通過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雙氯芬酸鈉等藥物緩解,通常由肌肉勞損、病毒感染、風濕性疾病、電解質紊亂或纖維肌痛綜合征等因素引起。
1、布洛芬:
布洛芬是非甾體抗炎藥,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疼痛和炎癥反應,適用于輕中度肌肉關節酸痛。需注意胃腸道不適者慎用,長期服用可能增加心血管風險。
2、對乙酰氨基酚:
對乙酰氨基酚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發揮作用,適合無法耐受非甾體抗炎藥的患者,對感冒或發熱伴隨的全身酸痛效果顯著。超量使用可能導致肝損傷,每日劑量不宜超過4000毫克。
3、雙氯芬酸鈉:
雙氯芬酸鈉具有強效抗炎鎮痛作用,常用于類風濕關節炎或急性肌肉損傷引起的廣泛性疼痛。外用凝膠劑型可減少全身副作用,但哮喘患者需謹慎使用。
4、肌肉勞損:
過度運動或姿勢不當可能導致乳酸堆積和肌纖維微損傷,表現為延遲性肌肉酸痛。熱敷、適度拉伸配合短期用藥可緩解癥狀,通常3-5天自行消退。
5、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等病原體感染時,免疫反應產生的炎癥因子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常伴隨發熱、乏力。除對癥用藥外,需保證充足水分攝入和休息。
建議疼痛持續超過1周或伴隨紅腫、晨僵、皮疹等癥狀時及時就醫。日常可通過低強度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補充鎂、鈣等礦物質,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預防非病理性肌肉酸痛。濕熱環境下勞作后及時補充含電解質飲品,避免脫水導致痙攣和疼痛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