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術主要適用于腫瘤局限在胃部且未發生遠處轉移的患者,具體適應癥包括腫瘤侵犯黏膜下層以內、無淋巴結轉移、病灶可完整切除、患者身體狀況耐受手術以及術前評估無腹膜播散。
1、早期胃癌:
腫瘤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層T1期是根治術的最佳適應癥。此時腫瘤未突破肌層,淋巴結轉移概率低于10%,通過內鏡或手術切除可實現90%以上的5年生存率。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適用于直徑≤2厘米的黏膜內癌,更大范圍需選擇腹腔鏡或開腹手術。
2、局部進展期:
腫瘤侵犯肌層但未突破漿膜T2-T3期且區域淋巴結轉移≤6個N1-N2期時仍可手術。這類患者需聯合D2淋巴結清掃,切除范圍包括病灶外3-5厘米正常胃組織,術后需輔助化療。術前通過CT評估腫瘤與周圍器官的浸潤程度至關重要。
3、可切除晚期:
部分T4a期腫瘤雖侵犯鄰近臟器如橫結腸、胰腺被膜,但通過聯合臟器切除仍能達到R0切除標準。需術前新輔助化療縮小病灶,術中冰凍病理確認切緣陰性。這類手術需多學科團隊協作,術后并發癥風險增加30%-40%。
4、身體狀況評估:
患者心肺功能需能耐受4小時以上全麻手術,ASA評分≤3級。年齡并非絕對禁忌,但70歲以上需額外評估營養狀態白蛋白≥30g/L和合并癥控制情況。術前6分鐘步行試驗>400米提示手術耐受性良好。
5、轉移灶排除:
通過PET-CT、腹腔鏡探查排除肝轉移、腹膜種植等遠處擴散。孤立性肝轉移灶≤3個可同期切除,但腹膜灌洗液細胞學陽性CY1列為手術禁忌。腫瘤標記物CEA持續升高需警惕隱匿轉移。
胃癌根治術后需分階段進行營養支持,初期選擇短肽型腸內營養劑過渡,2周后逐步增加魚肉、蛋清等優質蛋白。康復期每日分6-8餐,避免單次進食超過200毫升。術后3個月起可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步行,6個月后根據情況恢復抗阻訓練。定期監測維生素B12和鐵蛋白水平,預防貧血和骨質疏松。建議每3個月復查胃鏡和腫瘤標志物,2年內每6個月進行全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