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水腫主要表現為皮膚及皮下組織增厚、體腔積液、胎盤增大等異常體征,通常通過超聲檢查發現。主要癥狀包括全身性水腫、胸腔積液、腹腔積液、心包積液、胎盤增厚。
1、全身性水腫:
胎兒皮膚及皮下組織呈現彌漫性增厚,超聲顯示皮下組織回聲增強,厚度超過5毫米。這種水腫多從頭部開始逐漸蔓延至軀干和四肢,嚴重時可見皮膚呈"橘皮樣"改變。全身性水腫往往提示存在嚴重貧血、心功能不全或低蛋白血癥等基礎疾病。
2、胸腔積液:
超聲可見胎兒胸腔內出現液性暗區,單側或雙側胸腔均可受累。大量積液可導致肺發育受限,出現縱隔移位。胸腔積液常伴隨呼吸困難,可能由先天性乳糜胸、宮內感染或染色體異常引起。積液量超過2毫米即具有臨床意義。
3、腹腔積液:
表現為胎兒腹腔內游離液體聚集,超聲顯示腸管漂浮征。常見于肝功能異常、門靜脈高壓或泌尿系統畸形。腹水量增加可導致腹圍增大,嚴重者可能壓迫膈肌影響呼吸運動。腹腔穿刺可見淡黃色或血性液體。
4、心包積液:
胎兒心臟周圍出現液性暗區,超聲測量心包間隙超過2毫米。少量積液可能無癥狀,大量積液可導致心臟壓塞,出現心率增快、心輸出量下降。常見病因包括宮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謝異常。
5、胎盤增厚:
胎盤厚度超過4厘米,超聲顯示胎盤回聲增強、結構紊亂。增大的胎盤可能伴隨絨毛水腫和血管異常,影響胎兒-母體物質交換。胎盤增厚常見于母體糖尿病、胎兒貧血或先天性感染等情況。
孕期發現胎兒水腫需立即就醫評估,建議完善超聲心動圖、染色體檢查及TORCH感染篩查。孕婦應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劇烈活動,每日左側臥位有助于改善胎盤血流。飲食需保證優質蛋白攝入,如魚類、瘦肉、豆制品,限制鈉鹽每日不超過5克。定期監測血壓和尿蛋白,每周體重增長控制在0.5公斤以內。出現胎動異常或宮縮頻繁需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