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陰道真菌感染可通過克霉唑栓、制霉菌素栓等局部抗真菌藥物治療,配合日常清潔護理改善癥狀。真菌感染主要由孕期激素變化、免疫力下降、陰道菌群失衡、衛生習慣不良、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1、局部藥物治療:
妊娠期首選陰道局部用藥,克霉唑栓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細胞膜合成,制霉菌素栓通過破壞真菌細胞壁發揮殺菌作用。使用前需經產科醫生評估妊娠周數及感染程度,避免選擇口服抗真菌藥物。用藥期間需觀察陰道黏膜是否出現灼熱感等不良反應。
2、調節陰道微環境:
每日更換純棉內褲并用沸水燙洗,如廁后從前向后擦拭。暫停使用堿性洗液沖洗陰道,可選擇pH4.0-4.5的乳酸菌制劑恢復酸性環境。妊娠期宮頸黏液栓功能減弱,需避免盆浴及公共泳池浸泡。
3、控制血糖水平:
妊娠糖尿病孕婦需將空腹血糖控制在5.3mmol/L以下,餐后2小時血糖不超過6.7mmol/L。高血糖環境會促進真菌糖代謝,增加陰道分泌物中葡萄糖含量。建議通過低GI飲食和適量運動維持血糖穩定。
4、增強免疫功能:
每日補充400μg葉酸及30mg鐵劑,保證7-8小時睡眠。可食用含益生菌的酸奶調節腸道菌群,研究顯示鼠李糖乳桿菌GR-1能抑制陰道念珠菌定植。避免過度清洗外陰破壞皮膚屏障功能。
5、預防交叉感染:
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配偶需同步檢查是否攜帶真菌。洗衣機內筒定期用60℃以上熱水清洗,毛巾浴巾需陽光暴曬消毒。妊娠晚期復發者需進行GBS篩查,預防新生兒經產道感染。
建議選擇透氣性好的淺色純棉內褲,每日至少飲水1.5L稀釋尿液刺激。飲食可增加大蒜素、蔓越莓等天然抗菌成分攝入,但需避免過量引發宮縮。32周后出現豆腐渣樣分泌物需及時產檢,排除胎膜早破風險。保持外陰干燥可睡前使用吹風機低溫檔距皮膚20cm吹干,注意避免燙傷。定期監測陰道分泌物pH值,持續高于4.7提示需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