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的心電圖表現主要包括P波消失、f波出現、RR間期絕對不規則、QRS波形態正常或輕度畸形、心室率通常增快。這些特征共同構成房顫的典型心電圖診斷依據。
1、P波消失:正常竇性心律的心電圖中P波代表心房除極,房顫時心房電活動紊亂,竇房結失去主導作用,P波被快速無序的顫動波取代。心電圖表現為等電位線上無規律P波,這是診斷房顫的首要特征。
2、f波出現:心房顫動產生400-600次/分鐘的高頻電活動,在心電圖上表現為基線的連續不規則波動,稱為f波。f波振幅通常為0.1-0.5mV,形態、間距和振幅均不一致,在V1導聯最為明顯。粗顫型f波振幅>0.1mV,細顫型則<0.1mV。
3、RR間期不規則:由于房室結不規則傳導心房電沖動,心室率完全無規律。心電圖表現為RR間期絕對不等,無重復出現的QRS波群間距模式。這種不規則性是區分房顫與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重要特征。
4、QRS波形態:多數情況下QRS波保持正常形態,時限<120ms。當合并束支傳導阻滯或室內差異性傳導時,QRS波可增寬變形。差異性傳導多發生在長-短周期序列后,表現為右束支阻滯形態。
5、心室率變化:未治療房顫心室率通常為100-160次/分鐘。使用房室結阻滯藥物后可降至60-100次/分鐘,持續性房顫可能自然減慢至80次/分鐘以下。心室率>200次/分鐘需警惕預激綜合征。
房顫患者日常需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攝入,保持適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定期監測心率和血壓。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者需嚴格控制基礎疾病,服用抗凝藥物者應避免劇烈對抗性運動。建議每3-6個月復查心電圖,出現心悸加重、呼吸困難等癥狀時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