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可通過口-口傳播、糞-口傳播、共用餐具、母嬰垂直傳播、醫源性感染等途徑傳染。該細菌定植于胃黏膜,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密切相關。
1、口-口傳播:共用餐具或接吻時,攜帶者的唾液可能含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口腔菌群通過飛沫或食物殘渣傳播,建議實行分餐制,避免咀嚼喂食嬰幼兒。
2、糞-口傳播: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是重要媒介。細菌隨糞便排出后污染環境,生食未洗凈蔬菜或飲用未消毒水源可能感染。處理食物前需徹底洗手,瓜果需去皮食用。
3、共用餐具:家庭聚集性感染主要源于此。筷子、水杯等物品殘留菌群可存活數小時,使用公筷公勺能降低80%傳播風險。定期煮沸消毒餐具可有效滅活細菌。
4、母嬰傳播:哺乳期母親通過唾液或咀嚼食物傳染給嬰兒。哺乳前清潔乳頭、避免口對口喂食是關鍵預防措施。孕期篩查陽性者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根除治療。
5、醫源性感染:胃鏡檢查是主要傳播途徑。不規范的內鏡消毒可使細菌附著在器械表面,選擇正規醫療機構進行檢查。醫護人員操作時需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
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需建立多重防護屏障。飲食上避免生冷食物,優先選擇高溫烹煮的菜肴;餐具每周至少進行一次蒸汽或煮沸消毒;家庭成員同步檢測和治療可阻斷交叉感染;日常補充益生菌有助于維持胃腸道微生態平衡。出現反復上腹痛、噯氣等癥狀時應及時進行碳13呼氣試驗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