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引起的腹瀉可通過腹部保暖、口服補液、調整飲食、服用腸道益生菌、必要時藥物干預等方式緩解。多由寒冷刺激導致腸道蠕動加快、菌群失調或病毒性腸炎誘發。
1、腹部保暖:
低溫刺激會加速腸道蠕動,建議用熱水袋熱敷臍周,溫度保持在40℃左右,持續15-20分鐘。避免直接接觸冰飲或冷食,睡眠時穿棉質腹圍。研究顯示局部升溫可使腸蠕動頻率降低30%。
2、口服補液:
每腹瀉一次需補充100-150ml含電解質的液體,推薦口服補液鹽ⅢORS。自制可選用米湯加鹽500ml米湯+1.75g食鹽,避免高糖飲料加重滲透性腹瀉。兒童每小時補充10ml/kg體重。
3、飲食調整:
急性期選擇低渣飲食如米粥、軟面條,逐步添加蘋果泥、蒸山藥等含果膠食物。暫禁乳制品及高脂飲食,恢復期可食用發酵酸奶。BRAT飲食香蕉、米飯、蘋果醬、吐司可減少排便次數。
4、益生菌補充: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枯草桿菌二聯活菌等可調節腸道微生態。臨床數據顯示特定菌株可使腹瀉持續時間縮短18-24小時。避免與抗生素同服,水溫需低于40℃沖調。
5、藥物干預:
蒙脫石散可吸附病原體,洛哌丁胺適用于無發熱的非感染性腹瀉。細菌性腹瀉需諾氟沙星等抗生素,但病毒性腹瀉禁用。用藥前需排除闌尾炎等急腹癥。
腹瀉期間建議每日補充維生素B族及鋅元素,鋅制劑可縮短20%病程。恢復期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功能,避免長期腹瀉導致肛門括約肌松弛。注意觀察脫水指征如尿量減少、眼窩凹陷,兒童出現嗜睡需急診。保持餐具煮沸消毒,便后使用含氯消毒劑處理馬桶,預防家庭內傳播。慢性反復發作需排查腸易激綜合征或乳糖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