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誘發的發熱可通過物理降溫、調整用藥、控制感染、調節免疫、生物制劑等方式治療。銀屑病發熱通常由疾病活動期炎癥反應、合并感染、藥物副作用、免疫紊亂、代謝異常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溫:
使用溫水擦浴或冰袋冷敷大血管處,避免酒精擦拭刺激皮膚。保持室溫22-24℃,穿著透氣棉質衣物。發熱期間每日飲水量需達2000ml以上,可飲用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
2、調整用藥:
排查是否因甲氨蝶呤、環孢素等免疫抑制劑引起藥物熱,需在醫生指導下減量或更換為阿維A酸。非甾體抗炎藥選擇對乙酰氨基酚而非布洛芬,避免加重銀屑病皮損。
3、控制感染:
可能與鏈球菌性咽炎、真菌性皮炎等繼發感染有關,通常表現為皮損滲液化膿、淋巴結腫大。細菌感染需使用頭孢克肟或阿奇霉素,真菌感染選用伊曲康唑。
4、調節免疫:
疾病活動期IL-23/Th17通路過度激活導致炎癥因子釋放,表現為關節腫痛伴低熱。短期使用潑尼松沖擊治療,聯合白芍總苷膠囊調節免疫平衡。
5、生物制劑:
中重度患者可考慮司庫奇尤單抗或烏司奴單抗靶向治療,需篩查結核潛伏感染。關節型銀屑病發熱可聯合托法替布抑制JAK-STAT信號通路。
發熱期間需避免羊肉、韭菜等發物,優先選擇冬瓜、薏米等清熱利濕食材。保持30分鐘/日的八段錦鍛煉,皮損處使用凡士林與尿素軟膏1:1混合護理。體溫持續超過38.5℃或出現膿皰型皮損需立即皮膚科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