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窘迫可通過定期產檢、監測胎動、控制基礎疾病、避免高危行為、保持合理體位等方式預防。胎兒窘迫通常由胎盤功能異常、臍帶受壓、母體缺氧、妊娠并發癥、藥物因素等原因引起。
規范產檢能早期發現胎盤早剝、妊娠高血壓等高風險因素。通過胎心監護、超聲檢查評估胎兒血流動力學,異常時需及時干預。建議高危孕婦增加產檢頻次至每周1次。
每日固定時間記錄胎動次數,2小時內少于10次需就醫。胎動減少可能提示胎兒缺氧,可通過左側臥位、吸氧等應急處理。電子胎心儀家庭監測可作為輔助手段。
妊娠合并糖尿病者需維持血糖4.0-5.5mmol/L,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140/90mmHg。規范使用胰島素、拉貝洛爾等藥物,避免酮癥酸中毒或子癇前期誘發窘迫。
禁止吸煙飲酒,尼古丁致胎盤血管收縮。避免長時間仰臥位,下腔靜脈受壓減少子宮供血。32周后禁止劇烈運動,防止臍帶扭轉或胎盤剝離。
貧血孕婦補充鐵劑、葉酸提升攜氧能力。羊水過少時經宮頸灌注生理鹽水。妊娠期膽汁淤積癥需口服熊去氧膽酸改善胎兒代謝環境。
預防胎兒窘迫需貫穿整個妊娠期,每日攝入富含鐵元素的牛肉、菠菜,配合孕婦瑜伽等適度運動。睡眠時采用15°左側傾斜體位,使用孕婦枕減輕腰椎壓力。出現持續性腹痛、陰道流血或胎動驟減時,需立即急診處理避免不良妊娠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