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癌患者需在無法經口進食、嚴重營養不良或術后恢復期等情況下通過靜脈輸注營養針支持治療,具體適應癥包括消化道梗阻、高代謝狀態、術前營養儲備不足等。
腫瘤壓迫膽管或胃腸道導致完全性梗阻時,口服營養無法吸收。此時需通過中心靜脈輸注全腸外營養液,成分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劑。伴隨癥狀有持續性嘔吐、腹脹,可能合并電解質紊亂。
根治性膽囊切除術后的3-5天內,腸道功能未恢復需禁食。短期使用營養針維持氮平衡,常用復方氨基酸注射液配合維生素B族。可能伴隨吻合口水腫、腸麻痹等癥狀。
晚期患者出現體重驟降3個月內下降10%以上、血清白蛋白<30g/L時,需通過營養針補充熱量。輸注方案需控制非蛋白熱卡與氮量比例在150:1,同時監測血糖波動。
放射性腸炎或化療導致Ⅲ度以上口腔黏膜炎時,經口攝入不足需輔助腸外營養。推薦使用含谷氨酰胺的雙腔袋營養液,可能伴隨腹瀉、味覺異常等癥狀。
腫瘤侵犯肝臟導致合成功能受損時,需調整營養液配方。選用支鏈氨基酸比例高的肝病專用氨基酸,限制脂肪乳劑輸注速度。常伴隨凝血功能障礙、肝性腦病等表現。
營養支持期間需每日監測電解質及肝功能,逐步過渡至腸內營養時可選擇低脂勻漿膳或短肽型配方粉。同步進行握力訓練、床邊腳踏車等抗阻運動,預防肌肉萎縮。護理重點包括嚴格無菌操作、輸注速度控制及導管維護,出現寒戰發熱需立即停止輸注并排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