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損傷多數情況下無需手術,可通過保守治療緩解。處理方式主要有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康復訓練、局部注射治療和手術治療。
1、物理治療:
早期肩袖損傷可通過熱敷、超聲波或電刺激等物理療法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和炎癥。針對輕度撕裂的患者,專業康復師指導下的關節活動度訓練和肌肉強化練習能有效恢復肩關節功能。治療周期通常為4-6周,需配合定期評估。
2、藥物治療: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塞來昔布可緩解疼痛和腫脹,嚴重疼痛者可短期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對于伴隨明顯炎癥反應者,醫生可能建議使用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口服或局部注射,但需嚴格控制療程以避免肌腱脆性增加。
3、康復訓練:
漸進式康復計劃包括被動關節活動、等長收縮訓練和抗阻練習,重點強化岡上肌、肩胛下肌等肩袖肌群。水中運動療法能減輕關節負荷,改善活動范圍。訓練需持續3-6個月,避免過度外展和旋轉動作誘發二次損傷。
4、局部注射治療:
超聲引導下的肩峰下滑囊注射常用藥物為利多卡因聯合曲安奈德可精準作用于炎癥部位,適用于保守治療無效的中度損傷。每年注射不超過3-4次,需配合康復訓練防止關節粘連。糖尿病患者需密切監測血糖變化。
5、手術治療:
全層撕裂超過1厘米、保守治療6個月無效或伴有顯著功能障礙時需關節鏡手術,包括肩峰成形術和肌腱縫合術。術后需嚴格制動4-6周,后續進行階梯式康復。高齡患者或合并嚴重基礎疾病者需評估手術風險。
肩袖損傷患者應避免提重物及過度上舉動作,睡眠時在患側肩下墊枕保持中立位。飲食需增加蛋白質攝入促進肌腱修復,推薦魚肉、雞蛋和乳清蛋白。維生素C和鋅有助于膠原合成,可適量食用獼猴桃、牡蠣等。恢復期可進行游泳自由泳除外和彈力帶訓練,注意訓練前后充分熱身與拉伸。定期復查MRI評估肌腱愈合情況,若出現夜間痛加重或肌肉萎縮需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