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萎縮可通過甲鈷胺、胞磷膽堿鈉、鼠神經生長因子等藥物改善,嚴重者需視神經減壓術或視神經鞘開窗術。視神經萎縮可能與青光眼、視神經炎、外傷、遺傳代謝疾病、腫瘤壓迫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視力下降、視野缺損、色覺異常等癥狀。
1、營養神經藥物:
甲鈷胺作為維生素B12活性成分,能促進神經髓鞘修復,延緩視神經纖維變性。胞磷膽堿鈉通過增強腦代謝改善視神經微循環,臨床多用于外傷后視神經損傷。鼠神經生長因子可刺激軸突再生,對早期視神經萎縮有一定療效。
2、病因治療藥物:
青光眼繼發萎縮需用噻嗎洛爾滴眼液降低眼壓,視神經炎患者需靜脈注射甲基強的松龍沖擊治療。多發性硬化相關萎縮需干擾素β調節免疫,梅毒性視神經病變需青霉素驅梅治療。
3、改善微循環藥物:
銀杏葉提取物通過清除自由基保護視神經細胞,尼莫地平可擴張腦血管增加視路血供。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能改善視網膜脈絡膜循環,適用于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4、手術干預措施:
視神經管骨折壓迫需行視神經減壓術,顱內占位導致萎縮需神經外科腫瘤切除術。視神經鞘開窗術適用于顱內壓增高引起的視乳頭水腫繼發萎縮,手術需在黃金搶救期72小時內實施。
5、輔助治療手段:
高壓氧治療能提升血氧分壓促進神經修復,經顱磁刺激可改善視皮層代償功能。低視力助視器配合定向行走訓練,可幫助晚期患者維持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需增加藍莓、菠菜等富含葉黃素食物攝入,避免吸煙及高脂飲食加重血管病變。適度進行乒乓球等眼球追蹤運動,定期監測視力、視野及眼底變化。急性視力下降需立即就診,慢性進展患者每3個月復查視神經OCT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