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起紅疙瘩可通過局部冷敷、外用藥物、口服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治療、光療等方式緩解。紅疙瘩可能由蚊蟲叮咬、接觸性皮炎、蕁麻疹、濕疹、銀屑病等原因引起。
蚊蟲叮咬后釋放的唾液蛋白會引發局部過敏反應,表現為紅色丘疹伴瘙癢。用肥皂水清洗后冷敷可減輕腫脹,避免抓撓防止繼發感染。薄荷腦軟膏、爐甘石洗劑能緩解癥狀。
皮膚接觸染發劑、金屬鎳等致敏物后產生遲發型超敏反應,出現邊界清晰的紅斑、水皰。可能與遺傳易感性、皮膚屏障受損有關,通常伴有灼熱感和滲出。外用氫化可的松乳膏、口服氯雷他定可改善癥狀。
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導致血管擴張,形成風團樣皮疹。食物過敏、冷熱刺激為主要誘因,常伴血管性水腫。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抗組胺藥可阻斷H1受體,嚴重時需注射腎上腺素。
皮膚屏障功能障礙與Th2免疫應答過度激活共同作用,表現為對稱性紅斑、鱗屑。可能與絲聚蛋白基因突變、環境潮濕有關,常伴劇烈瘙癢。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乳膏可調節局部免疫反應。
角質形成細胞異常增殖形成銀白色鱗屑性斑塊,與IL-23/Th17通路激活相關。常伴關節腫痛、甲凹陷。窄譜UVB光療、阿維A酸可控制病情,生物制劑如司庫奇尤單抗靶向抑制炎癥因子。
每日補充維生素C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皮膚屏障功能,選擇棉質透氣衣物減少摩擦刺激。適度進行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運動可調節免疫平衡。持續兩周未消退或伴隨發熱、關節痛等癥狀時,需皮膚科就診排除紅斑狼瘡等系統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