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可通過舍曲林、氟西汀、帕羅西汀等藥物進行治療。抑郁癥可能與遺傳因素、神經遞質失衡、應激事件、慢性疾病、人格特質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睡眠障礙、食欲改變、自殺傾向等癥狀。
1、舍曲林: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通過調節大腦神經遞質水平改善抑郁癥狀。該藥物適用于輕中度抑郁癥患者,需持續服用4-6周起效。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口干、頭暈、胃腸道不適。
2、氟西汀:長效抗抑郁藥能增強5-羥色胺功能,對伴隨強迫癥狀的抑郁癥效果顯著。治療期間可能出現性功能障礙、震顫等副作用,老年患者需注意藥物相互作用。
3、帕羅西汀:強效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對焦慮性抑郁癥療效明確。初始治療可能出現嗜睡、體重增加,突然停藥易引發戒斷反應,需遵醫囑逐步減量。
4、米氮平: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郁藥適合伴失眠癥狀患者。藥物具有鎮靜作用,可能引起食欲亢進,代謝綜合征患者需監測血糖血脂。
5、文拉法辛:雙通道抗抑郁藥同時調節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系統。對難治性抑郁癥有效,高血壓患者需定期監測血壓,劑量過高可能誘發躁狂發作。
抑郁癥患者應保持規律作息,每日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飲食注意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魚、核桃等食物。建立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配合認知行為治療可增強藥物療效。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自殺念頭時需立即就醫,避免擅自調整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