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患者需注重營養支持主要與消化功能受損、代謝異常、治療副作用、免疫下降及惡病質風險有關。營養干預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補充胰酶制劑、口服營養補充劑、腸內營養支持及靜脈營養輸注等方式實施。
1、消化功能受損:
胰腺癌會破壞胰腺外分泌功能,導致胰蛋白酶、脂肪酶等消化酶分泌不足。患者常出現脂肪瀉、腹脹等癥狀,對脂肪和蛋白質吸收率下降50%以上。需采用低脂細軟飲食,配合胰酶腸溶膠囊等替代治療。
2、代謝異常:
腫瘤微環境引發糖代謝紊亂,約80%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同時蛋白質分解加速,靜息能量消耗增加10%-15%。建議選擇低血糖指數食物,每日分6-8餐供給,蛋白質攝入需達1.2-1.5g/kg體重。
3、治療副作用:
化療藥物如吉西他濱易引發惡心嘔吐,放療可能導致放射性腸炎。治療期間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優先選用山藥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出現黏膜炎時可短期使用全營養配方的流質飲食。
4、免疫下降:
營養不良使淋巴細胞總數減少30%-40%,感染風險增加2-3倍。需保證每日維生素A 900μg、鋅15mg等免疫營養素攝入。深海魚、乳清蛋白等富含谷氨酰胺的食物有助于維持腸道免疫屏障。
5、惡病質風險:
30%-80%患者會發生癌性惡病質,表現為肌肉量每月減少1%-2%。早期介入ω-3脂肪酸補充可抑制炎癥因子,聯合阻力訓練能延緩肌肉分解。當口服攝入不足時,需考慮鼻飼或PEG造瘺營養支持。
胰腺癌患者每日應保證25-30kcal/kg熱量攝入,蛋白質優先選擇乳清蛋白、雞蛋等優質蛋白。烹調采用蒸煮燉方式,避免煎炸。可適量食用猴頭菇、銀耳等藥食同源食材。營養支持需動態監測前白蛋白、淋巴細胞計數等指標,每2周評估一次營養狀況。餐后30分鐘保持坐位姿勢有助于減輕腹脹感,睡前2小時避免進食可減少反流風險。建議在臨床營養師指導下制定個體化方案,營養狀況改善可使化療耐受性提高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