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動脈狹窄可能由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炎、外傷、先天發育異常、血栓栓塞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間歇性跛行、下肢發涼、肌肉萎縮、勃起功能障礙、靜息痛等癥狀。
1、間歇性跛行:行走時臀部或下肢肌肉因缺血出現酸痛、乏力,休息后緩解。狹窄程度較輕時可通過步行訓練促進側支循環形成,嚴重者需血管造影評估血流量。
2、下肢發涼:患側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皮膚溫度較對側降低2℃以上。日常需避免寒冷刺激,穿戴保暖襪,定期監測足部皮溫變化。
3、肌肉萎縮:長期缺血導致下肢肌肉體積縮小,肌力下降。建議進行踝泵運動、直腿抬高訓練等低強度康復鍛煉,每日3組每組15次。
4、勃起功能障礙:男性患者因髂內動脈供血不足影響生殖器血流。可能與陰部動脈狹窄有關,需通過陰莖血流多普勒超聲鑒別診斷。
5、靜息痛:晚期出現持續性足趾疼痛,夜間加劇。提示嚴重缺血,需緊急處理避免組織壞死,治療方法包括球囊擴張術或動脈旁路移植術。
髂動脈狹窄患者應嚴格控制血壓和血脂,每日攝入深海魚類補充ω-3脂肪酸,進行30分鐘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戒煙并監測足部潰瘍風險。出現下肢蒼白、麻木或傷口不愈時需立即血管外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