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患者可通過均衡膳食、優質蛋白攝入、抗氧化食物補充、益生菌調節、適量碳水化合物控制等方式增強免疫力。免疫功能下降可能與腫瘤消耗、治療副作用、營養吸收障礙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反復感染、傷口愈合延遲等癥狀。
1、均衡膳食:每日攝入12種以上食物,涵蓋谷薯類、蔬菜水果、畜禽魚蛋奶、大豆堅果等類別。深色蔬菜占每日蔬菜攝入量一半以上,如菠菜、西蘭花、胡蘿卜等富含維生素A、C及植物化學物。全谷物替代精制米面,提供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2、優質蛋白: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入1.2-1.5克蛋白質,優先選擇魚蝦、雞胸肉、蛋清等低脂高蛋白食物?;熎陂g可增加至1.5-2克,選用乳清蛋白粉作為補充。大豆及其制品提供植物蛋白和大豆異黃酮,與動物蛋白搭配食用提高利用率。
3、抗氧化營養:藍莓、樹莓等漿果含花青素,每天100-150克。堅果種子類每日20-30克,核桃富含ω-3脂肪酸,杏仁補充維生素E。綠茶多酚可抑制炎癥因子,每日2-3杯淡茶為宜,避免影響鐵吸收。
4、腸道微生態:無糖酸奶每日200-300克補充雙歧桿菌,泡菜、味噌等發酵食品提供植物乳桿菌。膳食纖維每日25-30克,燕麥、菊苣等水溶性纖維促進益生菌增殖??股厥褂闷陂g,需間隔2小時服用益生菌制劑。
5、能量調控:根據體重變化調整主食攝入,消瘦患者每日增加100-200千卡。選擇低GI碳水如糙米、藜麥,避免血糖劇烈波動。放療期間可少量多餐,每2-3小時進食一次,每次不超過200毫升流質食物。
癌癥患者需保持BMI在18.5-24之間,白細胞低于3×10?/L時需滅菌飲食。吞咽困難者可選擇肉泥、果蓉等軟食,配以橄欖油增加能量密度。適度進行八段錦、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每周累計150分鐘。治療間歇期可進行營養風險評估,必要時采用腸內營養制劑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