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毛囊炎可就診皮膚科,通過局部消毒、外用抗生素、口服藥物、光療或切開引流等方式治療。該病通常由細菌感染、真菌感染、皮膚屏障受損、內分泌失調或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皮膚科就診:頭皮毛囊炎屬于皮膚感染性疾病,皮膚科醫生可通過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確診。典型表現為紅色丘疹伴膿頭、局部壓痛,嚴重者可形成癤腫。需與銀屑病、脂溢性皮炎等疾病鑒別。
2、局部消毒處理:每日使用碘伏或氯己定溶液消毒患處,保持頭皮清潔。避免抓撓或擠壓膿皰,防止感染擴散。炎癥初期可冷敷緩解疼痛,化膿期需由醫生進行專業清創。
3、外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性毛囊炎可涂抹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克林霉素凝膠。真菌性感染需使用酮康唑洗劑或特比萘芬乳膏。頑固病例建議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
4、系統藥物治療:廣泛性感染需口服頭孢氨芐、多西環素或伊曲康唑等藥物。伴有發熱或淋巴結腫大者需靜脈輸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HIV感染者需調整抗病毒方案。
5、物理治療輔助:反復發作病例可采用窄譜UVB光療抑制炎癥。已形成膿腫者需手術切開引流,術后每日換藥。瘢痕體質患者可注射糖皮質激素軟化增生組織。
日常需選用溫和無刺激的洗發產品,避免染發劑接觸頭皮。飲食減少高糖高脂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A、鋅元素。保持規律作息,運動后及時清潔汗液。癥狀持續2周未緩解或伴隨發熱、頭痛需復診排除顱內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