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上皮性腫瘤的嚴重程度需根據病理類型及分期判斷,良性腫瘤預后良好,交界性或惡性腫瘤需積極干預。常見類型包括漿液性腫瘤、黏液性腫瘤、子宮內膜樣腫瘤、透明細胞腫瘤及Brenner腫瘤。
1、漿液性腫瘤:約占卵巢上皮性腫瘤的40%,可能與BRCA基因突變或長期排卵周期異常有關。良性漿液性囊腺瘤通常無癥狀,交界性腫瘤可能出現腹脹,惡性者伴隨腹水或CA125升高。手術切除是主要治療方式,惡性需輔以紫杉醇+卡鉑化療。
2、黏液性腫瘤:多與胃腸型黏液分泌異常相關,體積較大時易引發腹痛或壓迫癥狀。交界性黏液性腫瘤需完整切除,惡性者可能出現腹膜假黏液瘤,需聯合奧沙利鉑+氟尿嘧啶化療。定期監測CEA指標有助于評估復發風險。
3、子宮內膜樣腫瘤:與子宮內膜異位癥密切相關,常見CA125輕度升高。惡性程度中等,早期患者可行子宮雙附件切除+淋巴結清掃,晚期需配合多西他賽+順鉑方案。肥胖及雌激素水平過高是明確危險因素。
4、透明細胞腫瘤:侵襲性強且化療敏感性差,可能與子宮內膜異位癥惡變相關。典型表現為盆腔包塊合并高鈣血癥,手術需徹底清除病灶,術后采用拓撲替康+貝伐珠單抗靶向治療。五年生存率顯著低于其他類型。
5、Brenner腫瘤:多為良性實性腫瘤,偶見惡性轉化。與WNT信號通路異常激活有關,影像學特征為鈣化灶。惡性病例需廣泛切除并監測尿路上皮癌標志物,復發時考慮吉西他濱+順鉑方案。
日常需保持低脂高纖維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D及鈣質。規律婦科檢查聯合腫瘤標志物篩查是關鍵,40歲以上女性建議每年進行陰道超聲監測。出現異常陰道流血或持續腹痛應及時就診,避免延誤惡性病例診治時機。適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有助于調節內分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