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后出血可能由陰道黏膜萎縮、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婦科檢查、藥物治療、手術切除等方式干預。
1、黏膜萎縮: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陰道黏膜變薄干燥,輕微摩擦易引發出血。日常使用陰道保濕劑緩解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嚴重時需局部涂抹雌激素軟膏促進黏膜修復。
2、子宮內膜息肉:激素紊亂可能誘發宮腔內良性贅生物,表現為點滴出血或血性分泌物。宮腔鏡下息肉切除術是主要治療方式,術后需定期復查防止復發。
3、子宮肌瘤:雌激素依賴性腫瘤在絕經后可能縮小,但黏膜下肌瘤仍會導致不規則出血。肌瘤剔除術或子宮切除術適用于持續出血者,無癥狀小肌瘤可觀察隨訪。
4、子宮內膜增生:長期無排卵性激素刺激使內膜過度增殖,常伴隨月經樣出血。孕激素類藥物如醋酸甲羥孕酮可逆轉單純性增生,復雜性增生需子宮內膜切除術評估癌變風險。
5、子宮內膜癌:異常出血是最常見首發癥狀,可能與肥胖、糖尿病等因素有關。分段診刮術明確分期后,早期患者行子宮全切術配合放療,晚期需紫杉醇聯合卡鉑化療。
絕經后出血需優先排除惡性腫瘤,建議每年進行婦科超聲和宮頸癌篩查。日常增加豆制品、亞麻籽等植物雌激素攝入,適度快走或瑜伽改善盆腔血液循環。出血期間避免劇烈運動,選擇棉質透氣內褲減少摩擦刺激,記錄出血時間與量便于醫生判斷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