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治療方式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選擇,保守治療包括飲食調整、局部用藥,手術治療適用于反復出血或脫垂。痔瘡通常由長期便秘、久坐久站、妊娠腹壓增高、靜脈曲張、肛墊下移等因素引起。
1、飲食調整: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可軟化糞便,減少排便時對痔瘡的摩擦刺激。建議每日食用燕麥、火龍果、芹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同時保證2000ml以上飲水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誘發血管擴張。
2、溫水坐浴:每日2-3次40℃溫水坐浴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肛門括約肌痙攣。可配合添加高錳酸鉀溶液1:5000濃度進行消炎,每次浸泡15分鐘為宜。坐浴后保持肛周干燥。
3、藥物緩解:外用藥膏如氫化可的松軟膏、利多卡因乳膏能減輕炎癥和疼痛,栓劑如太寧栓含角菜酸酯可保護黏膜。口服地奧司明改善靜脈張力,七葉皂苷鈉片促進淋巴回流。
4、硬化注射:適用于Ⅰ-Ⅱ度內痔,將聚桂醇注射液注入痔核基部血管周圍,通過化學炎癥反應使血管閉塞。治療后需觀察是否出現肛門狹窄或黏膜潰瘍等并發癥。
5、手術切除:傳統外剝內扎術適用于Ⅲ-Ⅳ度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PPH創傷較小。術后需控制排便24小時,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兩周內避免劇烈運動。
痔瘡患者應建立定時排便習慣,避免如廁時久蹲用力。建議每日進行提肛運動鍛煉盆底肌,每次收縮肛門5秒后放松,重復30次。騎自行車、游泳等運動可促進盆腔血液循環,但需避免舉重等增加腹壓的運動。術后恢復期可食用鱸魚湯、蒸蛋等易消化食物,補充維生素C促進傷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