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腸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止痛藥物、靜脈補液等方式緩解癥狀。盲腸炎通常由闌尾管腔阻塞、細菌感染等因素引起,可能與糞石嵌頓、淋巴濾泡增生有關,通常表現為轉移性右下腹痛、發熱等癥狀。
1、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是盲腸炎的主要病因,需使用廣譜抗生素控制炎癥。常用藥物包括頭孢曲松、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可覆蓋腸道常見致病菌。抗生素需足療程使用以避免復發。
2、止痛管理:急性腹痛可適當使用解痙藥物如顛茄片,或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解癥狀。但需警惕止痛藥掩蓋病情,劇烈疼痛需立即就醫排除闌尾穿孔。
3、靜脈補液:嘔吐或進食困難患者需靜脈補充葡萄糖電解質溶液,維持水鹽平衡。輕度脫水可口服補液鹽,重度需住院監測電解質指標。
4、胃腸減壓:腹脹明顯者可留置胃管減壓,減少胃腸道壓力。同時需禁食直至炎癥控制,逐步過渡到流質飲食如米湯、藕粉等低渣食物。
5、手術治療:藥物保守治療無效或出現穿孔時需急診手術,常用術式包括腹腔鏡闌尾切除術、開腹闌尾切除術。術后需繼續抗生素治療5-7天。
日常護理需注意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腹痛。飲食選擇低纖維的稀粥、面條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牛奶、豆類等產氣食物。恢復期可進行散步等輕度活動,術后兩周內避免提重物。如出現持續高熱、劇烈腹痛需立即返院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