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闌尾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解痙鎮痛藥物、中藥輔助治療等方式緩解癥狀。該病可能與闌尾管腔阻塞、細菌感染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右下腹隱痛、食欲減退等癥狀。
1、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是慢性闌尾炎的主要病因,需使用廣譜抗生素控制炎癥。常用藥物包括頭孢呋辛、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可抑制腸道致病菌繁殖。抗生素需足療程使用,避免耐藥性產生。
2、解痙鎮痛藥物:針對反復發作的腹部隱痛,可短期服用山莨菪堿、顛茄片等抗膽堿藥物緩解平滑肌痙攣。疼痛劇烈時可聯用對乙酰氨基酚等非甾體抗炎藥,但需警惕掩蓋病情進展。
3、中藥輔助治療:大黃牡丹湯、紅藤敗醬散等方劑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中藥灌腸療法通過直腸給藥直接作用于病灶,減輕闌尾充血水腫狀態。
4、微生態調節劑:長期使用抗生素易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建議配合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地衣芽孢桿菌等益生菌制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有助于增強黏膜屏障功能,減少感染復發。
5、營養支持治療:急性發作期需暫時禁食,癥狀緩解后逐步過渡至低渣飲食。推薦食用米湯、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纖維及產氣食品刺激腸道。
慢性闌尾炎患者應保持規律作息,避免劇烈運動誘發腹痛。日常飲食需控制辛辣刺激食物攝入,適量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若出現持續發熱、腹痛加劇或腹膜刺激征,需立即就醫評估手術指征。保守治療期間建議每3個月復查腹部超聲,監測闌尾病變進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