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絞痛可通過熱敷腹部、補充電解質、調整體位、服用解痙藥物、就醫治療等方式緩解。胃絞痛通常由飲食不當、胃酸分泌異常、胃腸痙攣、食物中毒、消化道疾病等原因引起。
1、熱敷緩解:用40℃左右熱水袋敷于上腹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平滑肌痙攣。熱敷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避免燙傷皮膚。該方法對受涼或輕度消化不良引起的絞痛效果顯著。
2、補充電解質:飲用溫熱的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按說明書比例配制。電解質紊亂會加重胃腸痙攣,適當補充鈉鉀離子可調節滲透壓。避免一次性飲用超過200ml液體,分次小口攝入更利于吸收。
3、體位調整:采取膝蓋彎曲的側臥位,減輕腹部張力。雙手環抱膝蓋呈蜷縮姿勢,持續5-10分鐘。該體位能降低迷走神經興奮性,緩解胃腸平滑肌異常收縮引發的絞痛。
4、藥物干預:胃腸解痙藥如顛茄片、山莨菪堿、匹維溴銨可阻斷膽堿能受體。這類藥物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青光眼患者禁用。伴隨反酸時可聯用鋁碳酸鎂等胃黏膜保護劑。
5、病因處理:持續絞痛超過2小時或出現嘔血、黑便需急診就醫。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潰瘍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放射性背痛、柏油樣便等癥狀。胃鏡檢查可明確消化道出血或梗阻情況。
突發胃絞痛期間應暫停固體食物攝入,癥狀緩解后逐步嘗試米湯、藕粉等低渣流食。恢復期避免辛辣、高脂及產氣食物,每日分5-6次少量進食。適度進行腹部順時針按摩配合腹式呼吸訓練,每次10分鐘有助于胃腸功能恢復。長期反復發作需完善碳13呼氣試驗排除幽門螺桿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