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破裂通常由排便用力過度、長期便秘、妊娠腹壓增高、久坐久站及局部感染等因素引起。
1、排便用力:
排便時過度用力會增加直腸靜脈叢壓力,導致痔核表面黏膜破損。尤其干硬糞便通過時易摩擦痔核,造成機械性損傷。改善排便習慣可降低風險,必要時可使用潤腸藥物輔助。
2、長期便秘:
便秘使糞便在腸道滯留變硬,排便時需反復用力,持續壓迫痔核血管。伴隨肛周靜脈回流受阻,黏膜脆性增加易破裂。增加膳食纖維攝入、保持規律排便有助于預防。
3、腹壓增高:
妊娠期子宮增大或腹水等病理狀態,使腹腔壓力持續升高,阻礙直腸靜脈回流。痔核充血腫脹后表面黏膜變薄,輕微刺激即可破裂。建議側臥位減輕壓迫,避免提重物。
4、久坐久站:
長時間保持固定體位影響盆腔血液循環,導致痔靜脈淤血擴張。局部組織缺氧使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可能出現自發性滲血或破損。每小時活動5分鐘可改善循環。
5、局部感染:
痔核表面糜爛后繼發細菌感染,炎癥反應會加速組織壞死脫落。可能伴隨膿性分泌物和劇烈疼痛,需配合抗生素治療。保持肛周清潔干燥是關鍵預防措施。
日常建議采用溫水坐浴緩解不適,每日2次每次15分鐘;選擇透氣棉質內褲減少摩擦;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精;增加燕麥、火龍果等高纖維食物攝入;規律進行提肛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量。若出現持續出血、血栓形成或劇烈疼痛,需及時就醫進行硬化劑注射或套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