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與口腔扁平苔蘚在臨床表現、病因及治療上存在顯著差異。口腔白斑主要表現為黏膜白色斑塊,無法刮除;口腔扁平苔蘚則呈現網狀或條紋狀白色病變,常伴充血或糜爛。兩者病因不同,白斑多與吸煙、飲酒等刺激相關,扁平苔蘚則與免疫異常有關。治療上,白斑需去除刺激因素并定期監測,扁平苔蘚以緩解癥狀為主。
1、臨床表現:口腔白斑通常為界限清晰的白色斑塊,表面粗糙或增厚,好發于頰黏膜、舌背等部位,觸診質地較硬。扁平苔蘚典型表現為雙側對稱的白色網狀條紋威肯姆紋,周圍黏膜可能充血或出現糜爛性病變,患者常有灼痛感,尤其進食刺激性食物時加重。
2、病因差異:口腔白斑主要與長期機械刺激如殘根殘冠、煙草使用、酒精攝入及念珠菌感染相關,屬于癌前病變范疇。扁平苔蘚發病機制涉及T淋巴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反應,可能與遺傳、藥物反應如抗瘧藥或肝病相關,極少惡變但易復發。
3、組織病理:白斑病理可見上皮異常增生,角化層增厚伴不全角化,基底細胞排列紊亂。扁平苔蘚特征性表現為基底細胞液化變性,上皮下帶狀淋巴細胞浸潤,膠樣小體形成,無上皮異常增生表現。
4、治療原則:白斑需徹底去除刺激源如戒煙、修復齲齒,高危病例可采用冷凍、激光或手術切除,藥物可選維生素A酸局部涂抹。扁平苔蘚治療以糖皮質激素如曲安奈德口腔軟膏、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為主,糜爛型可聯合光療。
5、預后監測:白斑患者需每3-6個月復查,監測癌變跡象如表面潰瘍、硬結。扁平苔蘚預后較好但需長期管理,避免辛辣食物刺激,使用含利多卡因的漱口水緩解疼痛,合并肝炎時需同步治療原發病。
日常護理應注重口腔衛生,選擇軟毛牙刷及無酒精漱口水。飲食避免過燙、辛辣食物,增加維生素B族及抗氧化劑攝入。白斑患者需嚴格戒煙限酒,扁平苔蘚患者可嘗試燕麥浴或冥想緩解壓力。出現病變范圍擴大、持續疼痛或出血時需及時復診,必要時行組織活檢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