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息肉可通過超聲檢查、宮腔鏡檢查、病理活檢、磁共振成像、診斷性刮宮等方式確診。
1、超聲檢查:經陰道超聲是首選篩查手段,能清晰顯示息肉位置、大小及血流信號。對于直徑>1cm的息肉檢出率可達90%以上,但需與黏膜下肌瘤鑒別。檢查前需排空膀胱,月經干凈后3-7天進行最佳。
2、宮腔鏡檢查:作為診斷金標準,可在直視下觀察宮腔形態及息肉特征,同時進行精準取材。檢查可能引起輕度腹痛,術后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并禁性生活兩周。
3、病理活檢:通過宮腔鏡或診刮獲取組織標本,病理學檢查可明確息肉性質,排除惡性病變。子宮內膜癌中約5%表現為息肉樣生長,絕經后女性尤其需要此項檢查。
4、磁共振成像:適用于評估巨大息肉或合并子宮畸形的復雜病例,能多平面顯示息肉與肌層關系。但檢查費用較高,通常不作為常規選擇。
5、診斷性刮宮:傳統診斷方法現已少用,可能遺漏較小息肉。適用于異常子宮出血的初步評估,刮出物需送病理檢查,操作后需觀察陰道出血情況。
日常建議增加豆制品、深海魚等抗炎飲食,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刺激雌激素分泌。每周進行3次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控制BMI在18.5-23.9范圍內。絕經后女性出現異常出血應及時就診,未生育者反復發作息肉需評估子宮內膜容受性。所有檢查均需避開月經期,根據醫生建議選擇個體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