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霉素過敏可通過抗組胺藥物、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素等方式治療。紅霉素過敏通常由藥物成分刺激、個體免疫異常、既往過敏史、藥物代謝異常、交叉過敏反應等原因引起。
1、藥物成分刺激:紅霉素分子結構可能刺激機體產生IgE抗體,誘發Ⅰ型超敏反應。輕微過敏可口服氯雷他定緩解瘙癢,嚴重時需停用藥物并就醫。
2、個體免疫異常:Th2細胞免疫應答過強人群更易發生藥物過敏。建議用藥前進行淋巴細胞轉化試驗,過敏體質者慎用大環內酯類藥物。
3、既往過敏史:曾對阿奇霉素、克拉霉素過敏者存在交叉過敏風險。用藥前應詳細告知醫生過敏史,必要時改用林可霉素類替代治療。
4、藥物代謝異常:CYP3A4酶缺陷者易致紅霉素蓄積。表現為用藥后出現蕁麻疹伴呼吸困難,需立即靜脈注射地塞米松并監測生命體征。
5、交叉過敏反應:與青霉素過敏存在約10%交叉反應率。用藥后出現血管性水腫需肌注腎上腺素,后續避免使用β-內酰胺類抗生素。
紅霉素過敏期間應避免海鮮、芒果等易致敏食物,保持皮膚清潔減少搔抓。過敏癥狀緩解后需進行斑貼試驗明確致敏原,日常用藥建議選擇化學結構差異較大的抗生素替代。運動宜選擇低強度有氧活動,用藥期間密切觀察有無新發皮疹或胸悶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