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狹窄可通過尿道擴張術、尿道成形術、藥物治療、導尿管理和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治療。該病通常由外傷感染、醫源性損傷、炎癥反應、先天性異常或腫瘤壓迫等原因引起。
1、尿道擴張術:采用金屬探條或球囊導管機械性擴張狹窄段,適用于輕中度纖維化狹窄。術后需定期復查防止再狹窄,配合抗炎藥物預防感染。操作需由泌尿外科醫師在局麻下完成,避免粗暴操作導致假道形成。
2、尿道成形術:對于復雜狹窄可采用尿道端端吻合術或口腔黏膜移植術。前者切除狹窄段后直接吻合尿道,后者取頰黏膜修補尿道缺損。需評估狹窄長度及部位,術后留置導尿管4-6周保障愈合。
3、藥物治療:使用α受體阻滯劑坦索羅辛緩解排尿困難,非甾體抗炎藥塞來昔布控制局部炎癥,抗生素左氧氟沙星預防尿路感染。適用于炎癥急性期或手術前準備階段。
4、導尿管理:長期狹窄患者可留置硅膠導尿管或行恥骨上膀胱造瘺。選擇12-14Fr細徑導尿管減少刺激,定期更換防止結垢。需每日清潔尿道口,監測尿量及性狀。
5、生活方式調整:保持每日飲水量2000ml以上稀釋尿液,避免騎行等會陰區壓迫運動。練習盆底肌訓練改善排尿控制,限制酒精及辛辣食物減少尿道刺激。
治療期間需監測最大尿流率及殘余尿量變化,定期進行尿常規和泌尿系超聲檢查。急性尿潴留需急診導尿,反復發作或腎功能受損者應考慮手術干預。術后三個月內避免性生活及劇烈運動,出現發熱、血尿或排尿疼痛需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