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原體感染可通過安全性行為、個人衛生管理、定期篩查、環境消毒、增強免疫力等方式預防。衣原體通常由性接觸傳播、母嬰垂直傳播、共用物品污染、免疫力低下、醫療操作污染等原因引起。
1、安全性行為:
正確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性接觸傳播風險,避免無保護性行為及多性伴侶。性活躍人群建議每年進行衣原體篩查,感染者需暫停性活動直至治愈。避免高危性行為如肛交或口交時未采取防護措施。
2、個人衛生管理:
勤洗手尤其是如廁后和接觸生殖器前后,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私人物品。女性如廁后擦拭應從前向后,避免將肛門細菌帶入尿道。嬰幼兒用品需單獨清洗消毒,防止母嬰間接傳播。
3、定期篩查:
高風險人群包括25歲以下性活躍女性、男男性行為者應每年檢測。孕婦需在首次產檢時進行衣原體篩查,陽性者需治療以防止新生兒結膜炎或肺炎。篩查方法包括尿液核酸擴增試驗或宮頸拭子檢測。
4、環境消毒:
公共浴室、泳池等場所需定期用含氯消毒劑處理,家庭中感染者衣物需60℃以上高溫洗滌。醫療機構需嚴格執行器械滅菌流程,避免醫源性感染。托幼機構應每日消毒玩具和兒童接觸表面。
5、增強免疫力:
保持充足睡眠和均衡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C、鋅等營養素。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避免長期壓力導致免疫功能下降。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減少感染易感性。
日常飲食可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魚類、豆制品,深色蔬菜如菠菜提供抗氧化物質。規律進行有氧運動結合力量訓練,每周3次30分鐘太極拳或瑜伽有助于調節免疫。出現尿痛、異常分泌物等癥狀需立即就醫,伴侶應同步檢查和治療。妊娠期感染可能引發早產,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阿奇霉素等安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