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有效的口罩需符合過濾效率和密合性標準,主要有醫(yī)用外科口罩、KN95/N95口罩、醫(yī)用防護口罩、兒童專用防護口罩、帶呼氣閥的工業(yè)防塵口罩五種類型。
1、醫(yī)用外科口罩:
符合YY0469-2011標準的三層結構口罩,細菌過濾效率≥95%,對非油性顆粒過濾效率≥30%。中間熔噴布層可攔截病毒氣溶膠,適用于日常出行、門診就診等中等風險場景。需注意每4小時更換,潮濕或污染時立即丟棄。
2、KN95/N95口罩:
對非油性顆粒物過濾效率≥95%,通過美國NIOSH認證N95或中國GB2626標準KN95。立體設計能更好貼合面部,適合高風險環(huán)境如醫(yī)療機構、密閉公共場所。連續(xù)佩戴不超過6小時,佩戴時需進行氣密性檢查。
3、醫(yī)用防護口罩:
執(zhí)行GB19083-2010標準,具備血液穿透防護功能,過濾效率分1級≥95%、2級≥99%、3級≥99.97%。適用于直接接觸確診患者的醫(yī)護人員,普通人群在極高風險環(huán)境可短期使用。
4、兒童專用口罩:
符合GB/T38880-2020標準,針對3-14歲兒童設計的小尺寸口罩。采用柔軟耳掛和可調節(jié)鼻夾,過濾效率≥90%且通氣阻力≤30Pa/cm2。家長需確保口罩完全覆蓋口鼻,避免選用卡通圖案影響防護性能的產品。
5、工業(yè)防塵口罩:
符合GB2626-2019標準的KP系列口罩,對油性顆粒物同樣有效。帶呼氣閥設計可降低悶熱感,但單向閥門無法阻擋佩戴者呼出飛沫,僅建議獨處時使用。使用前需檢查閥門開閉靈活性。
選擇口罩時除關注防護等級外,需確保與面部緊密貼合無縫隙。佩戴前清潔雙手,避免觸摸外層污染面,摘取時僅接觸耳掛或頭帶。日常存放于干燥通風處,重復使用次數不超過5次。建議隨身攜帶備用口罩,在人群密集場所、公共交通工具、醫(yī)療機構等環(huán)境全程規(guī)范佩戴。同時配合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綜合防護措施,可顯著降低感染風險。特殊人群如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應在醫(yī)生指導下選擇適宜防護級別的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