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壓可通過血壓監測、尿常規檢查、血液檢查、超聲檢查和胎心監護等方式檢查。妊娠期高血壓通常由遺傳因素、血管內皮損傷、免疫調節異常、胎盤功能異常、營養失衡等原因引起。
定期測量血壓是診斷妊娠期高血壓的基礎方法。孕婦需在安靜狀態下測量,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可初步判斷。動態血壓監測能更準確反映血壓波動情況,避免白大衣高血壓的誤診。家庭自測血壓建議每天早晚各一次,記錄數據供醫生參考。
尿蛋白檢測對判斷病情嚴重程度至關重要。尿蛋白定性陽性或24小時尿蛋白定量≥0.3g提示子癇前期可能。檢查需留取清潔中段尿,避免陰道分泌物污染。尿常規還能發現管型尿、血尿等腎臟損傷表現,需每周復查監測病情變化。
血常規關注血紅蛋白和血小板變化,重度子癇前期可能出現溶血性貧血。肝功能檢查重點觀察轉氨酶和膽紅素水平,腎功能檢查需監測肌酐和尿酸值。凝血功能異常時D-二聚體可能升高,這些指標對評估多器官損傷有重要意義。
胎兒超聲評估生長發育情況,測量羊水指數和臍動脈血流阻力。胎盤超聲觀察胎盤位置、成熟度及血流灌注,胎盤早剝時可見胎盤后血腫。孕婦需進行肝脾超聲排除HELLP綜合征,必要時做心臟超聲評估心功能。
電子胎心監護通過NST試驗評估胎兒宮內狀況,異常圖形提示胎兒窘迫可能。生物物理評分結合胎動、肌張力等指標更全面,每周1-2次監測。多普勒超聲檢測臍動脈S/D比值,比值升高反映胎盤血流灌注不足。
妊娠期高血壓孕婦需保證優質蛋白攝入,每日食用雞蛋、魚肉、豆制品等;控制鈉鹽每日不超過5g,多進食富含鈣鎂的乳制品和深綠色蔬菜。適度進行孕婦瑜伽、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避免仰臥位運動。睡眠時采取左側臥位改善胎盤供血,保持情緒穩定,每周按時產檢監測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