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吸收可能導致牙齒松動脫落、面部塌陷、咀嚼功能下降、鄰牙移位及顳下頜關節紊亂等問題。
牙槽骨是支撐牙齒的重要結構,骨量減少會直接削弱牙周韌帶附著點。隨著吸收程度加重,牙齒逐漸失去固定基礎,出現異常晃動甚至自行脫落。日常需避免咬硬物,定期進行牙周潔治控制炎癥。
上頜骨吸收可能引起鼻唇溝加深,下頜骨萎縮導致下巴后縮。重度吸收者會出現典型的"無牙頜面容",表現為面下1/3高度降低、口角下垂。早期佩戴功能性義齒有助于延緩骨吸收速度。
骨高度降低影響牙齒咬合接觸面積,導致研磨效率下降。患者常被迫改用流質或軟食,長期可能引發營養不良。建議選擇高鈣食物如奶酪、豆腐,配合咬合訓練維持咀嚼肌功能。
缺牙區骨吸收后,相鄰牙齒會向缺隙側傾斜移位,對頜牙伸長形成咬合干擾。這種情況可能與牙列擁擠、牙周炎反復發作有關,通常表現為牙齒敏感、食物嵌塞等癥狀。正畸治療可改善牙齒排列。
嚴重骨吸收改變咬合垂直距離,可能誘發顳下頜關節彈響、疼痛。這與關節盤移位、咀嚼肌痙攣等因素有關,晨起時關節區僵硬癥狀明顯。咬合板治療配合熱敷能緩解癥狀。
日常應保證每日攝入800mg鈣質,可通過牛奶、綠葉蔬菜等食物補充。適度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骨代謝,避免單側咀嚼習慣。每半年進行專業牙周檢查,吸煙者需立即戒煙。出現牙齒明顯松動或關節疼痛時需及時就診,種植修復前需通過骨增量手術重建牙槽嵴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