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性皮炎可通過避免接觸過敏原、外用糖皮質激素、口服抗組胺藥、冷敷緩解瘙癢、皮膚屏障修復等方式治療。接觸性皮炎通常由接觸過敏物質、化學刺激物、物理摩擦、紫外線照射、遺傳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避免接觸過敏原:
明確并遠離致敏物質是治療的關鍵。常見過敏原包括鎳制飾品、染發劑、橡膠制品、化妝品香料及植物汁液如毒葛。職業性接觸者需佩戴防護手套,家庭主婦可選用無香型清潔劑。過敏原檢測有助于識別特定致敏物,建議記錄接觸物品與癥狀發作的時間關系。
2、外用糖皮質激素:
急性期可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軟膏或鹵米松乳膏減輕炎癥反應。面部及皮膚薄嫩部位選擇弱效制劑,四肢軀干可用中強效藥物。每日涂抹1-2次,連續使用不超過2周。合并感染時需聯用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
3、口服抗組胺藥: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依巴斯汀可有效緩解瘙癢和紅腫癥狀。第二代抗組胺藥嗜睡副作用較輕,適合日間服用。嚴重水腫患者可短期聯用潑尼松等口服糖皮質激素,但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劑量。
4、冷敷緩解瘙癢:
用4-6層紗布浸透冷水或生理鹽水濕敷患處,每次15分鐘,每日2-3次。冷敷能收縮血管減輕灼熱感,避免抓撓導致繼發感染。合并水皰時可用3%硼酸溶液濕敷,滲出減少后改用氧化鋅油劑保護創面。
5、皮膚屏障修復:
慢性期需長期使用含神經酰胺、膽固醇的醫學護膚品如絲塔芙潤膚霜或薇諾娜特護霜。沐浴水溫控制在37℃以下,選擇無皂基清潔產品。夜間可厚涂凡士林形成保護膜,修復受損的角質層結構。
治療期間避免進食辛辣刺激食物及酒精,減少組胺釋放加重瘙癢。穿著純棉寬松衣物減少摩擦,新購衣物需充分洗滌去除化學殘留。保持室內濕度40%-60%,使用加濕器預防皮膚干燥。若72小時內無改善或出現發熱、膿性分泌物,需及時就診排除繼發感染。慢性反復發作者建議進行斑貼試驗明確過敏原,必要時接受脫敏治療。